子宫内膜癌全球范围内女性第二大常见的癌症,也是妇科癌症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发病率的增加与一些风险因素有关,包括增加使用激素、肥胖、糖尿病等。子宫内膜癌通常在早期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预后因组织学亚型和阶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子宫内膜癌可以根据组织学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I型和II型,这两个组别在分子、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方面有所不同。I型子宫内膜癌预后良好,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例的80%,与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关,对雌激素有反应。另外,预后较差的II型子宫内膜癌通常产生于萎缩的子宫内膜,对雌激素无依赖。I型子宫内膜癌包括1级和2级子宫内膜癌(ECs),而II型子宫内膜癌包括其他罕见的组织学,如3级EC、浆液性癌(SCs)、透明细胞癌(CCCs)以及癌肉瘤/恶性混合穆勒氏瘤。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有助于肿瘤的术前风险分层,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手术和化放疗。然而,据我们所知,没有研究具体探讨EC、SC和CCC的详细MRI特征。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子宫内膜癌不同亚型的MRI特征,并评估了EC、SC和CCC之间的差异,为术前的无创病理级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本项研究连续纳入了274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31名ECs,25名SCs和18名CCCs),每位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前均接受了MRI检查。对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三种病理之间进行比较。
最大直径(55.6 ± 34.7 vs. 39.3 ± 21.6 vs. 39.4 ± 26.8 mm)(P < 0.05)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11 ± 0.21 vs. 0.84 ± 0.17 vs. 0.86 ± 0.16 × 10-3 mm2/s)(P < 0.01)在CCCs中明显大于ECs和SCs。渗透性生长模式(33% vs. 6%)(P < 0.01)在CCC中比ECs更常见。腹膜扩散(16% vs. 0%)(p < 0.01)和弥散加权(61% vs. 32%)(p < 0.05)图像上的异质性信号在SCs中比ECs更常见。异常腹水(12% vs. 11% vs. 0%)和T1加权(28% vs. 50% vs. 9%)、T2加权(64% vs. 72% vs. 36%)和脂肪抑制钆增强T1加权(80% vs. 90% vs. 46%)图像在SCs和CCCs中分别比ECs更常见(p < 0.05)。
总之,子宫内膜的ECs、SCs和CCCs的MRI特征可进一步反映其病理结果,并有助于术前的无创鉴别诊断。SCs经常表现出异质性SI,并有腹膜播散及腹水的产生。另外,CCCs倾向于有较大的肿瘤尺寸和较高的ADC值,具有浸润性生长模式、异质性SI和腹水。利用MRI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亚型可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
原文出处:
Takayuki Mori,Hiroki Kato,Masaya Kawaguchi,et al.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RI findings in endometrial cance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serous carcinoma, and clear cell carcinoma.DOI:10.1007/s00330-021-08512-6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