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为什么 “胎停育”越来越常见,该如何避免?

2019-08-06 23:21:09
栏目关注:

  “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现在只能等着明天的住院药流加清宫,就觉得人生怎么会这么难,我和老公那么相爱,想要个宝宝怎么就那么困难,眼泪也流干了,人也没以前开朗了,余生还如何过下去……”

  这是一位遇到胎停育的女性写下的文字,从兴奋到失落、从期望变失望,只有有过同样经历的妈妈们才懂这种痛。

  最近几天,有粉丝在后台给小九留言:因为胎停育的问题,已经有两个宝宝没有留住了,夫妻该做些什么检查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胎停育的现象。

  看到消息后,小九赶紧跑到北京医院采访了妇产科超声医师、副主任医师智明春,让她为我们讲一下胎停育。

  “胎停育是指胚胎因某些原因导致发育停止的现象,常在怀孕的8~10周出现该现象。”智医生说,近年来,临床上出现胎停育的准妈妈越来越多,造成胎停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龄。当女性年龄大于35岁,卵子质量下降,或精液异常,受精后易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当男性年龄大于35岁,精子少、畸形率高、活力低等因素都是引发流产的原因

  就连明星也难逃一劫,去年3月,怀第三胎的大S在做产检时发现,胚胎发育速度较慢,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调理后,还是出现了胎停育,最终只能终止怀孕。

  年龄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以外,以下五个原因也会造成胎停育。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系统彼此协调才能让胚胎继续发育,任何一个环节失常(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障碍和糖尿病等)都会导致流产。

  子宫异常:10%~15%的流产都是由子宫缺陷而引起的,如,宫颈内口松弛、子宫内膜太薄、宫腔狭小、宫腔粘连、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息肉、宫颈机能不全等,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中期妊娠流产。

  免疫因素:胎儿是父母的遗传物质的结合体,假如母亲是O型血,而孩子遗传了父亲的A、B、AB型血,母胎间的免疫不适应而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另外,母亲如果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或自身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等,都可能造成胚胎停育。

  生殖道感染:女性生殖道多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导致流产, 妊娠早期严重的TORCH感染(常见的有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淋球菌、李斯特菌、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原虫)可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较轻感染亦可引起胚胎畸形。

  环境因素:准妈妈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例如X射线、微波、噪音、高温、重金属及麻醉气体、口服抗糖尿病药等致畸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胎停育。

  遇上胎停育该怎么办?

  人的卵巢功能恢复至少要两三个月,而子宫内膜的恢复至少要半年左右,胎停后从优生的角度考虑,最好在半年后再怀孕。

  初次胎停育不用紧张,大多时候是概率事件,因为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没必要做很多检查去揪出真正的原因,很有可能花了钱也查不出原因。

  如果是反复胎停育(≥2次),一定得引起重视,除了查男方精液常规,血型,女方TORCH,妇科B超,性激素全套,甲状腺功能,黄体期孕酮,部分免疫抗体,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

  还需格外注重一件事,把胚囊送去做胚胎染色体检查和基因检查,这样有助于甄别是遗传问题,还是母体潜在的其他的疾病导致胎停。

  智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女士遇到了两次胎停育,她家里面的人重来都没有人遇过这种情况,但做了胚胎染色体检查和基因检查后发现,她的五号和八号染色体微缺失,于是夫妻俩选择做了第三代试管婴儿,确保了胚胎没有遗传病,再将它移植到子宫内,生育健康宝宝。

  有些发生过胎停育的准妈妈对怀孕非常紧张,甚至觉得一旦发生胎停育,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留住孩子,而过分自责和内疚,影响日后生活。

  智医生表示,现在的医学手段已经很高明了,第一次发生胎停育,好好休养,调整身心,再次备孕,两次发生胎停育,不要讳疾忌医,好好查明原因,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生出健康宝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高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高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1989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向,熟悉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脊椎关节病、血管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在结缔组织病相关纤维化诊治以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目标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自身免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2012版编写专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参与多本专科疾病专著的翻译、编写。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