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下陷
相关标签:中医诊断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
  • 第九节 崩漏 2007-9-11中医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画中画广告#)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月经病中医
  • 第四节 调理气血 2007-9-8中医

    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治疗原则中医
  • 辨肿的部位和色泽 2007-9-5中医

    由于发病部位的局部组织有疏松和致密的不同,肿的情况也有差异,如病发于手掌、足底等处,因病处组织较疏,肿势易于蔓延,其肿处每较他处为大而明显;手指部因组织致密,故局部肿势不甚,但其疼痛剧烈;大腿部由于肌肉丰厚,肿势虽甚,但外观不明显。一般浅表的疮肿以赤色为多;而病患在深部的,则以皮色不变者居多,乃至脓熟亦仅透红一点。如疗疮、有头疽等病,在未溃脓时,由红肿色鲜转向暗红而无光泽,由高肿转为平塌下陷,这是...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辨阴证阳证 2007-9-5中医

    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纲领,欲使外科疾病的辨证正确,首先必须辨清其阴阳属性,是阳证,还是阴证,治疗上也就不会发生原则性错误。《疡医大全》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善。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兹将辨别阴证、阳证的要点分述于下:(#画中画广告#) 1.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2.病位深浅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3.皮肤颜...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腰痛 肾虚腰痛 2007-9-5中医

    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画中画广告#)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方温养命门之火。方中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培补肾精,是为阴中求阳之用;杜仲强腰益精;菟丝子...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腰痛中医症状诊断
  • 厥证 转归预后 2007-9-4中医

    厥证之转归主要有三:一是阴阳气血相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二是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瘀等邪气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绝,此类厥证之生死,取决于正气来复与否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若正气来复,治疗得当,则气复返而生,反之,气不复返而死。三是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如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失血致厥的血厥虚证,常转化为气随血脱之脱证等等...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内伤发热 文献摘要 2007-9-4中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画中画广告#)《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医学入门·发热》:“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 景岳全书·寒热》:...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书籍教材中医
  • 血证 尿血 脾不统血 2007-9-4中医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画中画广告#)治法:补脾摄血。方药:归脾汤。可加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气虚下陷而且少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党参、黄芪、白术,以起到益气升阳的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淋证 结语 2007-9-3中医

    [附]尿浊(#画中画广告#)尿浊是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并无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本病的发生,多由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生湿热,或病后湿热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若热盛灼伤脉络,络损血溢,则尿浊夹血。病延日久,脾肾两伤,脾虚中气下陷,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若脾不统血,或肾阴亏损,虚火灼络,也可导致尿浊带血。如再恣食肥甘,或劳欲过度,又可使尿浊加重,或引起复发。本病初起以湿热为多...

    查看全文>> 标签:淋证肾膀胱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淋证 膏淋 2007-9-3中医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画中画广告#)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方药: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程氏革藓分清饮中萆藓、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

    查看全文>> 标签:淋证肾膀胱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