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子宫脱垂的针灸治疗

2011-06-19 03:59:00中华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下降,甚则脱出阴道口之外的一种疾病。子宫脱垂多与分娩时产伤等有关,现代西医学对此尚乏理想的治疗方法。<br><br>

  【概述】

  子宫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下降,甚则脱出阴道口之外的一种疾病。子宫脱垂多与分娩时产伤等有关,现代西医学对此尚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现代用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早期资料见于50年代期[1],当时有关报道不少,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还将此作为专题,进较深入的研究。60年代,针也被试用于本病的治疗[2]。从70年代中期开始,芒针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得以应 用,通过广泛大量实践,不仅总结了针剌之法,而且发现了一些新的穴位。只要手法掌握正确,病人常有子宫上提之感,往往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穴位注射、电针或针刺配合内服补中益气汤等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应该注意的是,子宫脱垂并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然后进行针刺。而对有严重腹水门静脉高压,下腹部患恶性肿瘤者则不宜针刺。针灸治疗本病,主要对象是第Ⅰ度和第Ⅱ度脱垂的患者。目前的有效率在90%左右。

  【治疗】

  芒针

  (一)取穴

  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

  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

  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子宫恢复原位,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劳动力;显效:子宫体下降已不明显,自觉症状消失,劳累后尚觉有坠胀感;有效:宫体较原上升,由Ⅲ度转为Ⅱ度或由Ⅱ度转为Ⅰ度,症状有所减轻;效:体征症状均改善。

  共以上法治疗502例,痊愈342例(68.1%),显效71例(14.1%),有效55例(10.9%),效34例(6.9%),总有效率为93.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

  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俞。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三)疗效评价

  共治165例,以上述标准评判,痊愈111例(67.2%),显效12例(7.2%),有效25例(15.8%),效17例(9.8%),总有效率为90.2%。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子宫、横骨。

  配穴: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照海、曲骨、大赫、气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个,交替轮用;配穴加用2~3穴。主穴进针时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成45度角斜刺,配穴直刺。得气后通以电针仪,用慢波或疏密波,腹部穴刺激宜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四肢穴刺激宜轻。电针时间为20分钟。关元、气海可在取针后以艾条灸15分钟,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度。针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二疗程起,可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57例,痊愈35例(61.4%),显效6例(10.5%),有效11例(31.4%),无效5例(8.7%),总有效率为91.3%。

  穴位埋线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

  配穴:子宫、关元、中闸、长强。

  提宫穴位置:骨盆闭孔耻骨下5分。

  中闸穴位置:中极穴旁开2分。

  (二)治法

  膀胱排空后,作妇科检查,还纳子宫于正常位置后,每次可选2~3个穴位,交替使用。选准穴位后,常规消毒,局部皮内麻醉,将3号线1~1.5cm放入20号骨穿针内,垂直刺入穴位,当产生针感后,将肠线推入并拔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布固定.半月一次.可连续埋线2~3次.埋线后第一天开始,根据患者的病症随证加服补中益气丸龙胆泻肝丸等。直至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艾灸长强穴,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80例,经1~3次治疗,痊愈6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其中3例无效者均为三度脱垂,50岁以上,病程在25年以上的患者。

  

  

(责任编辑:文慧 实习编辑:丁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子宫脱垂
  •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

    本品适用于因膀胱过度兴奋引起的尿频、尿急或紧迫性尿失禁症状的治疗。[详细]

    去看看 ¥35.6
  • 聚甲酚磺醛溶液

    1.妇科: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霉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及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尖锐湿疣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2.外科与皮肤科:用于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烧伤、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3.耳鼻喉科:用于治疗口腔粘膜和齿龈的炎症、口腔溃疡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止血。[详细]

    去看看 ¥31.0
  • 阴痒康洗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用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详细]

    去看看 ¥26.9
推荐专家更多
  • 王霞灵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以中医的整体调节为出发点,从肝、脾、肾论治,尤其在诊治免疫性不孕症、反复性自然流产、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庄桂霞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擅长领域: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失调及其他妇科疑难杂症

  • 李子庭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擅长领域:卵巢癌、宫颈癌、子宫体癌等妇科肿瘤,尤其是利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手段对晚期妇癌的综合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